发布时间:2019-01-21
2017-12-01 来源于:搜狐报道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进入人们生活、工作、消费、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沟通、交流的习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21世纪成为信息化时代。为此,信息化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加快知识传播速度、扩大资源覆盖面、降低办学成本,这对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的特殊困难、缩小教育发展差距、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在改善农村小规模办学条件方面,教育信息化意义重大。我国教育信息化最早发起于1999年年初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重大建设工程。该项目实施的4年间,国家共投资4.6亿元,2003年以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资源建设和标准化建设项目共60多项进行分批验收。以此项目的经验为基础,2004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列为六大工程之一。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主要经历了国家两次大规模的投资:一次是在2003-2007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用5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另一次是在2012-2013年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希望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制度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过程的综合功能,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2003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规划方案》,根据各地经济、教育发展现状,从2003年起国家计划花费5年时间并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用于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同时,地方配套50亿元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配套投资:东部地区由各省、市投资,中部地区由中央和地方按1:2的比例分担,西部地区由中央和地方按2:1配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覆盖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部6个省和东部1个省共20个省级单位,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20977个,卫星教学收视点48605个,计算机教室7094间[1]。经过5年时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了全国36万所学校,在大量调查研究和试点示范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
在2003-2007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分别在2005年10月、2006年5-6月、2007年5-7月发布了关于2004-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现根据以上审核意见整理实施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之后,教育信息化再次成为改善农村教育的重要举措。《规划》要求,“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投入建设,发挥多方优势,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减少低水平重复开发,实现最大范围的开放共享;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支持能力和水平,支持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根据《规划》要求,教育部在2012年11月19日发布《关于全面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要求,教育部决定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旨在通过IP卫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6.7万个教学点,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需求。项目将结合使用卫星推送、互联网站访问下载、中心校接收后移动存储复制下发三种方式来进行数字教育资源推送:卫星推送通过IP卫星将教育资源推送到教学点,方便没有互联网访问的教学点和中心校进行资源的浏览和下载;互联网站访问下载可以通过专题网站进行资源的下载,方便有网络接入的教学点和中心校进行资源的浏览和下载;中心校接收后移动存储复制下发是指没有卫星接入和互联网访问的教学点可以由中心校拷贝资源到本地计算机。中心校可以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两种方式进行资源的下载。
自2012年11月项目启动至2014年1月底,因布局调整或未通电等原因,各地实施项目教学点数有调整,全国实际实施项目教学点数为5.8万个。到2013年年底,全国已完成项目设备招标和安装调试的教学点分别为5.5万个和4.8万个,占项目教学点总数的95%和83%;项目配套的一至三年级上学期8个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已根据教学点教学进度,通过网络和卫星两种方式分期同步播发;全国共培训教学点教师16.3万人次;近4.7万个教学点已经全面应用项目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超过项目教学点总数的80%。[3]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在2013年10月29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在2014年1月20日分别发布了《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情况的通报》,两次通报对该项目设备配置情况、教师培训情况和项目应用情况作了总结。2014年2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多数省级教育厅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较为重视,但部分试点单位至今尚未开展试点工作,并给出不再列入试点单位的名单。为了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情况,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研组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汤家汇镇,考察位于山区较偏僻地方的镇中心校和村教学点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使用情况。
(一)安徽金寨县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基本情况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西、南两面与河南省、湖北省毗邻,209、210省道纵贯南北,临近312国道;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可常年通航。名胜古迹有天堂寨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响山寺、马鬃岭、金刚台、千佛庵和金寨天马等。金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现代产业园区,226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我国第二大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2013年3月11日,安徽六安金寨县教育局转发了《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中央补助资金(指标)的通知》,开始进行全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工作安排,要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教学点必须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有专用教室并能开通不低于4M的互联网;并对拥有会计算机操作教师的教学点优先安排。[4]2013年3月30日-31日,金寨县教育局举办了全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课堂资源开发使用及同步课堂介绍等。[5]同年6月30日,马鞍山市等省检查组查阅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资料,检查了教学点网络建设、管理制度和应用记录及防盗、防尘措施,并考察了教学点教师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经检查组评定后,金寨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通过检查。[6]
(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情况(见表2)与具体问题
本次调研联系了古碑镇中心学校和汤家汇镇中心学校,在走访了古碑镇中心学校(金才希望中学)、古碑镇镇上的中心小学(金寨县古碑希望小学)、古碑镇村里的中心小学(古碑镇南畈中心小学)、古碑镇村里的教学点(古碑镇三道河希望小学)、汤家汇镇中小学校、汤家汇镇镇上的中心小学(常州国税希望小学)、汤家汇镇村里的教学点(汤家汇镇斗林小学)之后,调研者发现这些学校校舍建设达标、桌椅硬件设施齐全、参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需要用的多媒体设备都已经安装完成。在调研过程中,调研者尝试操作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发现有个别设备无法启动,还有的设备所配鼠标无法使用。根据学校教师反映,多媒体设备有些是企业的捐赠,部分设备是企业淘汰后送给学校的,配置相对落后,操作比较复杂。
表2 古碑镇、汤家汇镇调研学校基本情况

调研者在对走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虽然教师和学生对数字资源教学给予了积极评价,但是数字资源教学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教师使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的热情不高与多媒体设备维修看护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教师不善于运用数字资源教学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古碑镇中心小学和古碑镇南畈中心小学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古碑镇三河小学仅有一位教师,其年龄在50岁以上;古碑镇乌河小学有两位教师,两位教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基本不怎么会使用电脑,更不用说通过电脑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上课。三河小学的教师说,他会利用百度查找课件进行备课,也会找一些相关视频放给学生看,但他不会制作PPT,通常是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板书同时使用。古碑镇中心小学的校长说,这样的情况在教学点已经算是不错了,教师还会自己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学点的教师年纪较大,没有几年就会退休,他们根本不会再去学习使用电脑。汤家汇镇斗林小学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教师老龄化严重的确影响了他们对数字资源的使用。斗林小学的教师是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姓周),负责2名二年级学生和4名学前班学生的教学任务,6名学生在一间教室上复试课程。周老师会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她说,虽然学校的网络是拨号上网,有时网速很慢,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为这样的单师学校提供了帮助。
(三)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评价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针对偏远农村适龄学生人数较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规模较小的学校,如本次调研走访的古碑镇三河小学、汤家汇镇斗林小学。这样的学校处于相对偏僻地区,学校生源很少,教师往往只有一位到两位,既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准备学校的午餐。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多方面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教学热情消退。如此一来,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会进一步加大,也会进一步促使农村学生向城镇学校流动,进而加剧村小教学点的衰败。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优势在于,在硬件条件和网络条件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来弥补传统教学的枯燥,并且可以通过引入优质专业教学课程,开齐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减少教师工作压力。同时,数字资源教学也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最好的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也更加丰富。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虽然保证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所需硬件的配置情况,但网络的开通还存在着问题。农村教师由于对网络和计算机不熟悉,使用数字资源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且数字资源设备缺乏专人维护,有些设备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修理。另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以城市生活教育为主,缺乏乡土教育和农村生活教育,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以城市教育标准来评价的,是否适合农村孩子需求还有待观察。曾参加国家级“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培训的王华老师指出:“数字教育资源的设计是考虑到了大多数教学点的共性,但每个教学点都有地域区别和人文区别,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教师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数字教育资源。”[7]
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已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如何让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数字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的首要目标。翻转课堂、远程教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方式都是数字教育资源利用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的,它们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需要明确的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并不是用城市教育取代农村教育,相反,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依靠具体教学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理念。
三、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信息化不仅包括教育教学信息化,还包括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对于农村教育而言,主要的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经过2003-2007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2012-2013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信息化的硬件设备已经基本配置完毕,农村教师也得到相应培训并积极使用这些设备。这将会为农村教育带来变革,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农村教学质量也将会得到提高。同时,2013年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当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台建设后,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通过全国互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动态监管。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可以实现对学生升学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农村学生辍学、流动等情况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能有效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就学率。同时还可以及时针对教师编制不足、教师老龄化等情况进行教师队伍配置。此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住宿、食堂的管理等也能及时得到监控。总之,借助于信息技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将获得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
[1]教育部: 2003-2004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2004年8月16日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1/201001/xxgk_82371.html.
[2]王童, 杨改学.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 中国电化教育, 2006(228): 42-45.
[3]教育部: 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情况的通报, 2014年1月20日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401/163035.html.
[4]金寨县教育局: 转发《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中央补助资金(指标)的通知》, 2013年3月11日
http://www.ahjzjy.com/DocHtml/1/2013/3/12/692901397377.html.
[5]金寨县电教馆: 金寨县举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师培训班, 2013年4月1日
http://www.ahedu.cn/AHEDUNSPportal/NewsCenter/jyjs/jyjsdt/list/100850.shtml.
[6]金寨县电教馆: 六安金寨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通过检查, 2013年7月1日
http://www.ahedu.cn/AHEDUNSPortal/NewsCenter/jyjs/jyjsdt/list/101320.shtml.
[7]王华. 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搞好教学点课堂教学[J]. 山西电教, 2013(3): 6-9.
内容收录于《底部攻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2015年4月出版